冬季氣溫驟降,但從沒有人在寒冬中抱怨過「大」太陽。事實上,1月的太陽才是全年視直徑最大的。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,地球每年運行至近日點時,會與太陽達到全年最短距離。今年的近日點出現在1月4日晚上9時28分,地球與太陽僅相距約1億4710萬公里,比7月遠日點時近了3.3%,相差約498萬公里,該距離足以排列391顆地球。
2023年地球通過近、遠日點的太陽大小變化。(圖/台北市立天文館)天文館說明,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,導致地日距離呈周期性變化。在近日點,地球與太陽距離最近,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視直徑達到約32.7角分,比夏季遠日點時的大。若使用相同的攝影設備分別在1月近日點和7月遠日點拍攝太陽,能清楚比較出大小的差異,是有趣但不易察覺的天文現象。
此外,天文館指出,近日點的時間與距離並非固定,因受木星引力和地球歲差等天體運動影響,近日點日期逐漸移動,形成一種稱為「近日點進動」的現象。完成一個循環大約需2萬1000年,例如在1250年,近日點接近冬至,而如今已移至1月初。
1/4地球過近日點,太陽視直徑比遠日點時大3.3%,卻對氣溫貢獻有限。(圖/台北市立天文館)儘管近日點時,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比遠日點多約7%,但對地球整體氣溫影響有限,因四季變化主要由地球自轉軸傾斜約23.5度所致,而非地日距離的變化。舉例來說,1月時北半球因日照角度較斜且日照時間較短,加上陸地面積大的影響,導致冬季氣溫仍然寒冷;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夏季,氣候則截然不同,這一切皆是地軸傾斜帶來的結果。
延伸閱讀
1/5節氣「小寒」到!專家曝三星座「財運超旺」 雙魚第二名
喝養樂多要「戳洞」還「撕開」? 業者解答「這樣才正確」
「雲端發票整合平台」誘綁信用卡 財政部:是詐騙信!